紮實推進智慧湖北建設,推動制造業與網絡信息技術融合發展。加強基於網絡技術的新型基礎能力和平臺設施建設,加快構建高速、移動、安全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,構建大型制造企業和中小企業雙創平臺,提升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能力。實施“兩化”融合示范工程,抓好600傢試點示范企業,推進軟硬一體、網絡互聯、平臺支撐、數據驅動、應用示范“五位一體”融合創新。

縣域經濟扛起“半壁江山”。各地競相追趕、集群集約的發展態勢日益顯現。

在烽火科技集團,每年銷售收入的10%投入研發,構想一代、研究一代、儲備一代、開發一代、生產一代,連續三年五次成功沖擊全球第一,形成瞭以“一根光纖可容納135億人同時通話”為代表的系列全球領先技術。

2016年,武漢工業主營收入突破萬億,達到1.2萬億元,占全省工業比重為25.8%,增加值總量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4位;襄陽、宜昌工業主營收入均跨入5000億級,合計占全省工業比重達提升25.4%;荊門工業主營收入突破3000億元,孝感、黃石、荊州邁上2000億元臺階,十堰、黃岡、咸寧突破1500億元,鄂州、隨州、潛江也躍進千億級梯隊。

創新能力持續提升。全省擁有國傢級高新區9傢,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00個,其中國傢級50多個,獲授權專利超過6000項。擁有國傢級工程研究中心(工程試驗竹北月子中心費用室)7傢、國傢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(實驗室)22傢。新成立信息光電子、高端數控設備、海洋工程裝備三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。

先進制造培育發展新動能。抓實抓細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。建立完善制造強省推進機制。大力培育智能制造,突出汽車、機械、電子、傢電等重點領域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等十大重點領域,落實行動方案,強力推進十個重大項目包,環球竹北月子中心在一批優勢行業的細分領域,培育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和行業“隱性冠軍”。

支柱產業昂首挺起工業脊梁。千億產業由8個增加到17個,占全省工業主營收入比重達90%。

圖為:上汽通用武漢公司車身生產線

這一躍,是湖北工業砥礪前行的見證。

產業格局的變化帶來結構的優化。工業向調高、調輕、調新、調優方向發展,輕重工業結構從2012年33.6:66.4調整為今年1月至8月的37.2:62.8,輕工業比重累計提高3.6百分點。六大高能耗產業占比由31%降至28.5%。戰略性新興工業企業超過1800傢,產值約9000億元,占全省工業產值比重提升至17.8%。

在總量規模躍升的同時,更有質量效益的轉變。鋼鐵、水泥等傳統產業瘦身,換來的是工業質效的穩步提升。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從2012年的 1602.9億元增至 2016年的2441.4億元,年均增長11.1%,主營收入利潤率達5.4%;全員勞動生產率約16.1萬元/人,是2012年的1.4倍。工業品產銷率由97.3%上升至99.5%。工業稅金由1402.2億元增至1933億元。

奏響工業經濟發展強音——近五年湖北工業發展側記

2.多點支撐 打造工業版圖新格局

大力實施“雙創”工程,加快市場主體和縣域經濟發展。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推廣服務,培育一批眾創空間、“雙創”示范基地、眾創集聚區,打造一批國傢級、省級示范服務平臺。研究新形勢下加強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激勵各地競相發展、特色發展、錯位發展、綠色發展。深化經信領域改革,嚴格執行權力清單、責任清單、監管清單制度,持續推動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。

2016年,全省縣域經濟總量達19540.24億元,占湖北GDP比重由2013年的59.1%升至60.5%,年均增長10.9%。縣域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%、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接近70%。大冶、宜都、棗陽、仙桃相繼躋身全國縣域百強。

站在新的起點上,全省工業系統厚植發展新優勢,開啟向工業強省跨越之路。(吳方軍、周開斌、劉良博、王翼)

今年1月至8月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.9%,高於全國增速1.2個百分點。5年來,工業產值、主營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全國,規模總量相繼超越上海、福建、四川、遼寧,由全國第11位躍升至第7位,率先支撐推動全省GDP趕超進位。

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化解過剩、淘汰落後產能披荊斬棘,雷厲風行。“十二五”國傢下達的涉及14個行業、177傢企業的淘汰落後產能任務提前一年全面完成。2016年,壓減過剩鋼鐵產能338萬噸,淘汰落後鋼鐵產能476萬噸,關閉退出煤礦158處,化解過剩煤炭產能1011萬噸,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傢下達任務。

一個個亮麗數字背後,承載著全省工業戰線牢記殷殷囑托、扛起使命的擔當。

一主兩副多極撐起工業大廈。中心城市實力增強,中間力量加速崛起。

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,培育發展新動能。堅持聚焦重點領域,謀劃和實施一批先進制造業投資項目,重點抓好國傢存儲基地、華星光電第6代LTPS面板等重大項目建設。大力培育智能制造,組織開展50傢國傢級和省級試點示范,帶動千傢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。加快實施工業強基工程,加強“四基”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,進一步強化湖北制造業基礎。

龐大的體量離不開產業、區域的支撐,多極發展、多點發力方能打開湖北工業新格局。

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動能。從紡織到鋼鐵、從化肥到水泥,傳統制造業存量巨大,不能簡單視為包袱,對傳統企業註入新思維、新模式、新技術,使其一躍從傳統跨入新興。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,實施重點技改示范工程,推進設備更新改造、智能化改造、產品升級改造,倒逼傳統產業技術裝備、網絡信息化和品牌質量水平提升。

2016年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.9萬億元,是2012年的1.53倍,年均增長11.2%;主營業務收入達4.52萬億元,是2012年的1.43倍,年均增長9.5%;全口徑工業增加值達1.23萬億元,與2012年比凈增2700億元;國內市場占有率由2012年的3.43%提高至2016年的3.92%,“湖北制造”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。

展閱湖北工業畫卷,一組數據振奮人心——

突出市場主體培育,壯大產業集群。2016年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.6萬傢,較2012年凈增超過5000傢。百億企業由21傢增至37傢;95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發展提速,銷售收入過百億產業集群達到52傢。

3.創新升級 雙重引擎驅動轉型新征程

縱觀全球,新業態蓬勃發展,新模式勢頭強勁,新經濟方興未艾。

在變革的關鍵節點,誰把握瞭發展大勢,誰將贏得未來。

如何以新應新,以變應變?

走“專、精、特”道路,人有我專,人專我精,人精我特。一度面臨倒閉的新冶鋼,先後投入100多億元啟動“淘汰落後、特鋼升級”工程,每年研發新產品200多項,特鋼隨著“神舟號”“嫦娥號”“天宮號”等,遨遊太空、登上月球。

冶金、石化、建材、紡織等四個傳統優勢產業的調整改造,汽車、食品等六個重點支柱產業發展壯大,十個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突破,“四六十”行動加緊佈局。

一邊是傳統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,一邊是新興產業乘勢而上。喜新不厭舊,雙引擎齊發力,正是湖北工業強勢趕超的不二法寶。

食品、汽車、石化、機械、電子信息……一個個千億產業頂天立地。2016年,食品產業突破8000億元,是2012年的1.7倍,產業規模躍居全國第三位;汽車、石化產業均突破6000億元,分別是2012年的1.6、1.5倍,產業規模分別居全國第7位和中部第一位;電子信息產業逼近5000億元,年均增長20%以上。

經濟新常態下,實體困難重重,形勢咄咄逼人。

網絡技術和制造業融合。實施兩化融合示范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,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達到645傢,4 傢企業列入全國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,一個個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應運而生,推動“湖北制造”向“湖北智造”轉變,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由2012年的64.2提升到2016年的82.41,躍居全國第8位。

節能減排提升綠色發展水平。大力實施技術改造,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、新裝備和新產品,推進工業節能降耗、清潔生產、資源高效利用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由“十一五”末的2.09噸標煤/萬元降至1.37噸標煤/萬元,累計下降33.1%,萬元工業增加值排放廢水、廢氣量下降60.2%和21.5%。

行走荊楚大地,新業態蓬勃發展、新模式勢頭強勁。

1.逆勢進位 規模總量邁入第一方陣

新動力加快孕育生成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960.4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5574.5億元,年均增長17.1%,占GDP比重由13.4%提升至17.3%,其中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4761.6億元,增長13%,占工業比重提高至38.8%。先進制造、高端裝備等保持快速增長,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、移動互聯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佈局落地。

4.揚長補短 再造工業強省新優勢

過去5年,湖北工業發展成績令人矚目,但工業強省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,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——

供給結構還不能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;新興產業還處在加快培育發展壯大階段,支撐能力不強;大多產品處於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中低端,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,產業層次不高;企業研發投入不夠,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,創新能力不強……

“我們一定要有憂患意識、大局意識、責任意識和進取意識,著力在轉方式、調結構上取得新突破。我們有底氣、有信心打好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。”省經信委黨組書記、主任王祺揚表示。

未來5年,全省工業戰線將牢固樹立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發展理念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為牽引,以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為抓手,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,實施“3121”工程,全力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新突破。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7萬億元,打造3個以上萬億產業、10個以上五千億元產業、20個以上千億元產業和培育1000個細分行業隱形冠軍,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、構建產業新體系,推動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跨越。

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鞏固提升傳統產業。更大力度“去產能”,深入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,聚焦產業鏈“短板”領域和設備更新換代、質量品牌提升、綠色智能制造等,實現規上企業技改全覆蓋。更大力度“降成本”,全面落實減稅、降費、降本和扶持小微等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,堅決查處清單以外的涉企亂收費行為。更大力度補短板,推進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“三品”工程,滾動開發千項工業精品,提升湖北制造整體形象和有效供給水平。

今年6月,總投資350億元的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-AMOLED生產線(華星光電t4項目),在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開工。這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顯示面板生產線,達產後年均銷售額超百億元,將逐步帶動在武漢光谷形成極具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顯示產業集群,為湖北打造“芯片-顯示-智能終端”全產業鏈,形成萬億級的產業集群奠定堅實產業支撐。

上甑,是白酒釀造的一道工序。上甑房內溫度高達60度,條件艱苦,且人工操作極易影響酒產量。武漢奮進智能機器有限公司與勁牌聯手對上甑工序攻關,2015年成功研發出上甑機器人,憑借紅外熱像儀做成的“火眼金睛”,準確撒料,省時省力,酒品質也得到保障。一炮打響後,上甑機器人受到全國白酒企業的關註。

“支柱產業倍增計劃”“千億產業提升計劃”和“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”“兩計劃一工程”加速推進。

《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》《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湖北建設的意見》,“雙九雙十”、三年方案、長江存儲器、華星光電、武漢通用……一個個行動計劃和重點項目,鏗鏘有力、擲地有聲,引領湖北工業邁上轉型升級的新征途。

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,是湖北發展的根基和支柱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、大力支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。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:“加快調整經濟結構,大力推動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,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。”省政府明確要求:“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。”面對近年來全省工業投資和工業增長下行的不利形勢,省委、省政府領導多次批示、開會部署和調研督促,及時建立瞭排序通報和督查約談制度,為全省工業經濟回穩向好提供瞭堅強保障。全省經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的部署要求,敢於擔當、真抓實幹,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深入貫徹發展新理念,紮實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抓細抓實工業,大抓硬抓投資,湖北工業呈現穩中有進、進中向好、結構優化、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,有力地促進瞭全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。



這一躍,更是湖北工業浴火重生的見證。

新竹月子中心

帝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|竹北產後護理之家|竹北產後護理之家推薦


arrow
arrow

    deathethxtx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